西海岸新聞3月28日報道: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而鄉村振興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投入,對于“錢從哪里來”這一問題,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近年來,新區創新資金籌措方式,撬動國企資源,為鄉村振興不斷注入了活水。
為實現全域統籌協調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新區研究確立了通過打造特色小鎮助推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思路,2014年開始率先在全省開展特色小鎮建設。在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新區并沒有延用靠政府投資的老模式,而是引導包括黃發集團在內的7家區屬國有企業參與進來,從而緩解財政壓力。其中,黃發集團通過自主投資和戰略合作社會融資對海青鎮規劃建設達15億元,建設占地2000畝的海青茶博園,帶動海青茶葉產業、文化產業、旅游產業一體發展。如今整個茶博園已形成了獨具魅力的“北域江南”特色,獲評國家3A景區,2017年游客接待量超過30萬人次。
黃發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經理奈計功:“一方面我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鎮域承載能力,同時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和居民的居住生活環境,也為產業發展打好基礎;另一方面我們結合鄉鎮的特色產業,實實在在地發展產業項目。目前我們的北茶工廠、國家茶葉質量檢測中心青島海青基地,以及北茶商街一期等展銷區、餐飲區建成投入使用,極大地推動了當地的茶業產業和旅游產業的發展,也讓百姓在產業發展中確確實實得到實惠。”
國企的入駐,為產業的發展帶來了虹吸效應,當地的茶葉種植加工、特色農業都在發生著巨大變化,一些年輕人紛紛回家創業。后河東村村民徐艷就聯合當地茶農成立了青島市第一家農民創辦的旅游合作社。
青島龍燊旅游合作社理事長徐艷:“以前在城里上班,回到海青看到海青現在發展得越來越好,隨著周邊環境的打造,過來旅游的人也非常多,我就有了個想法,成立旅游合作社。通過旅游合作社,不但帶動了村民一起增加了旅游收入,而且通過這種宣傳,也帶動了海青茶葉的宣傳,旅游和茶葉相結合,我們的茶業現在做得也是越來越好,現在回到農村創業我覺得環境特別好,前景非常好?!?/span>
借力發力、順勢而為,讓鄉鎮乘上了快速發展的通道。2017年,在黃發集團的帶動下,海青鎮新引進落地項目18個,總投資額達16億元。當地干茶產量達到260萬斤,比2015年增長近30%,茶葉鮮葉價格同比提高30%,產值由2.2億元提高到3億元,產業發展帶動當地群眾收入大幅增長,全鎮居民儲蓄存款余額戶均增長1.2萬元。
海青鎮副鎮長張剛:“通過國企的參與和帶動,海青的鄉村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社會各界的關注度和小鎮的美譽度有了顯著提升。隨著基礎設施的完善和產業的興旺發展,城鄉差別正逐步縮小,大量外出務工人員回流,近兩年新增就業人口達到4500人,駐地規模擴大了1.5倍,稅收增加了4000多萬元?!?/span>
目前按照新區主導、鎮街主力、企業主體的“三主模式”,新區聚集各方面力量參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據了解,目前包括黃發集團在內的7家區屬國有企業全部參與特色小鎮、美麗鄉村、基準扶貧等鄉村各項建設工作中,形成了率先實干、集力突破的工作局面,實現鄉村振興與自身發展的雙贏。
相關鏈接:http://www.xhacm.com/web/cf754b24cf67425faddfede8fde34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