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3日國務院批復青島西海岸新區作為國家第九個國家級新區,新區連續兩年在全市科學發展考核中居十區市第一,GDP和公共財政預算收入超過省內6個地級市,在全國17個國家級新區中保持了第三名的位置。
創新產生活力 “黃島模式”多領域運行
國家最早批復的新區,既給“牌照”,又給“車”。青島西海岸新區批復時,只給的是“牌照”,沒有優惠政策和資金。新區最大的特點就是創新,先行先試是新區的最大動力,兩年來,自主推進35項重大改革,爭取國家、省政策試點27項,在很多領域創出了新路子、新模式,也增強了新活力。
作為全國第一個由縣級市和國家級開發區整合而成的行政區域,新區大刀闊斧地進行了體制機制創新,獲批后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實現了“四個整合”,即西海岸新區委與西海岸新區工委整合、西海岸新區政府與西海岸新區管委整合、15個功能區整合為十大功能區、西海岸新區與青島開發區機構整合。職能部門精簡超過60%,強化了對全域資源、戰略布局、重大項目的統籌,強化了為功能區服務、為企業服務、為基層服務、為群眾服務四大目標。
新區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發展,創出了社會治理、安全生產、綜合執法等領域的“黃島模式”,治理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建立了多元化參與、網格化巡查、信息化手段、社會化服務、精細化管理、法治化保障“六化”工作機制,率先實施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建立半軍事化管理的巡察隊伍,集中行使城市管理、國土資源、文化市場、海洋漁業、交通運輸、旅游管理等6個方面的42類、1402項執法權,被中編辦列為全國試點。
開放產生活力 “一帶一路”提升開放高度
新區的城市口號是“新黃島、新開放、新夢想”,開放是新區的優勢所在、活力所在。獲批兩年來,新區以改革促進開放,以開放倒逼改革,改革帶來了最大紅利,開放釋放了巨大活力。新區擁有6個國家級園區、4個省級園區,是國家級園區數量最多、功能最全、政策最集中的新區之一。區內的青島開發區規劃了20平方公里的轉型區,重點向機器人、工業4.0等智能化高端化轉型。
保稅港區是國際貿易的試驗田,正在創建自由貿易港區;靈山灣影視文化區重點打造影視、科技、旅游“三大引擎”,目標是建成中國好萊塢、東方影都;海洋高新區是自主創新的領頭雁,明月海藻是全球最大的海藻制品基地,正在建設青島的中央活力區;國際旅游度假區是首批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以啤酒節為媒介,以休閑度假為特色,打造國際旅游目的地。
新區擁有前灣港和董家口港兩個國際深水大港,通航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00多個港口,去年貨物吞吐量4.9億噸,集裝箱吞吐量1730萬標箱,分別居全球第八位、第七位。新區前灣保稅港區獲批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全國首個汽車口岸電商平臺、首個大型B2B跨境電商平臺落戶。
目前,新區正在探索組建東亞港口聯盟,打造港口聯通品牌,加快建設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和“一帶一路”樞紐港。
特色產生活力 重點打造“四張名片”
新區獲批兩年來,重點打造了“四張名片”,就是特色產業、特色小鎮、特色品牌、特色文化,彰顯了新區的獨特魅力和活力。新區產業的突出特色是“藍、高、新”:“藍”就是藍色經濟,海洋生產總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27.6%、全市總量的34%。“高”就是高端,兩年時間榮獲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國家海洋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新能源示范園區等10多塊國家級牌子,是國家級新型工業化船舶制造產業示范基地、國家船舶出口基地、全國最大的海藻生物制品基地、北方最大的家電生產基地等等。“新”就是新興,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比重達到20%,工業4.0、新能源汽車、機器人、電商等新經濟業態涌現。
特色小鎮建設習總書記作了批示,寫入中央“十三五”規劃建議和國務院關于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新區從2014年起打造了12個特色小鎮,將特色小鎮建設與培育發展新動力結合、新型城鎮化結合、脫貧攻堅結合、美麗鄉村建設結合。
國家級新區是一塊“金字招牌”,具有“品牌效應”,新區現在有全國馳名商標19件、省市著名商標130件,海青茶、佳沃藍莓、瑯琊臺酒等省市名牌產品186個,今年正在大力開展“品牌創建年”活動,創建推廣一批有影響力的城市品牌、企業品牌、園區品牌、農業品牌、旅游品牌、服務品牌。
新區實施的六大戰略之一就是文化引領戰略,以文化引領人的發展、產業發展、城市發展,新區目前集聚了文化企業3000余家,去年實現主營收入近900億元、占全市的38%。特別是影視文化產業發展迅速,萬達東方影都已有近40家影視公司簽約入駐,建成運營后將吸引3000余家影視文化企業入駐、2000萬以上游客、10萬人就業,每年拍攝制作國內外影視作品130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