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黃發陽光玫瑰現代產業園迎來豐收季,產量達40余萬斤,產值500余萬元;北茶商街南區文旅消費集聚區完成建設,文旅產業吸引力進一步提升;“2022海小青之夏”活動在北茶商街舉辦,累計接待游客15萬人次,總營收超過2000萬元……一系列實實在在的成效,彰顯出黃發集團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國企擔當。以特色商街、富民產業園、瑯琊農業品牌運營為抓手,黃發集團全方位推進“農旅文”產業融合發展,這也為我們觀察新區國企如何助力鄉村振興提供了一個樣本。
看產業
輻射帶動作用日益凸顯
采收、修果、稱量、包裝,一串串陽光玫瑰葡萄被收入果筐中,隨即被運往市場。今秋,黃發陽光玫瑰現代產業園內上演了一場“豐收盛宴”。產業園員工韓傳曉告訴記者,“這個產業園從2019年建設到現在豐產,我都是參與者、見證者。今年進入了盛果期,產量可達40余萬斤。”
記者了解到,該項目是黃發集團探索富民產業園建設的首個項目。建設之初,黃發集團高起點規劃,投資3000余萬元流轉土地200余畝,引入陽光玫瑰這一市場前景好、市場收益率高的高端水果種植項目。同時,與現代農業產業機構合作,依托山東農業大學科研成果,引入建立了標準化種植模式。經過三年的科學培育,產業園得到了良好的生產運營。
黃發富民公司總經理鄭守忠介紹:“產業園每年地租和務工需求可為周邊鄉鎮群眾提供就業崗位100余個,年用工量達兩萬余人次,農民人均年增收3萬余元,帶動村集體年增收100余萬元。產業園的良好運轉,讓當地百姓也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據悉,該項目已成功帶動周邊海青、大村、張家樓等7個鎮街引入園區管理模式,陽光玫瑰葡萄種植規模近800畝,年產值可達4000余萬元,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贏。
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近年來,黃發集團投資近8000萬元,在大場、張家樓、六汪等鎮街建設富民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總占地面積達1400余畝,主要培育發展市場收益高、用工需求大的高效農業、花卉苗圃等特色產業,帶動周邊鎮街及村民增收,取得良好的鄉村振興產業項目示范作用。
看文旅
激發鄉村振興發展活力
北茶商街,是黃發集團傾力打造的鄉村產業振興集聚區。做強做活這一街區,“文旅融合”成為關鍵一招。
今年7月,黃發集團在完善北茶商街產業振興集聚區業態基礎上,完成了北茶商街南區文旅消費集聚區的建設工作,使得北茶商街實現南北區貫通,形成了商街發展“雙引擎”。
據了解,北茶商街南區又名“俠義島”,占地面積40畝、建筑面積約2600平方米,以沉浸式武俠場景體驗、美食娛樂不夜城、國際旅游商品匯為特色,引進各類商戶近70家。
“我們實行‘簽五免三’招商政策和裝修補貼惠商政策,不斷完善北茶商街基礎配套設施。目前,商街已引入18家科研機構和產業項目,成為省內面積最大、產業鏈最全、業態最豐富的綜合性特色茶商街,有效發揮了鄉村產業振興集聚區的帶動作用。”鄭守忠告訴記者。
有了好的平臺載體,文化旅游活動也就“熱”了起來。今年7月30日至8月14日,“2022海小青之夏”活動在北茶商街成功舉行,累計接待游客15萬人次,成為新區西南部參與人數最多、持續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啤酒節慶活動。
據統計,今年以來,北茶商街累計吸引游客30余萬人次,帶動周邊餐飲、住宿、商業等銷售額達2000余萬元,帶動周邊勞動力就業300余人,激發出鄉村振興發展蓬勃活力。
看融合
立足資源優勢形成合力
推動“農旅文”融合發展,黃發集團不僅有富民產業園、特色商街等“硬實力”,更有農業品牌運營、農村金融服務等“軟支撐”。
近年來,黃發集團進一步拓寬新區瑯琊農業品牌銷售渠道,線下全面提升膠東國際機場、青島西站、陽光大廈西海岸特色產品品牌店運營管理水平,新建面積508平方米的瑯琊驛站配送中心;線上優化提升瑯琊驛站官方商城、中國特產·西海岸新區農特產館京東店等電商平臺,實現銷售收入500余萬元。發揮國企金融優勢,推出鄉村振興小額貸款專項業務,為海青、張家樓等鎮街的10家農業龍頭企業累計發放貸款2400余萬元。
“把產業園區建設、特色商街運營、瑯琊農業品牌運營、農業資金支持等方面的優勢‘握指成拳’,是我們打造鄉村振興新模式的最好抓手。”黃發集團副總經理程明江表示。
下一步,黃發集團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新區工作要求,著力在“農旅文”產業融合發展上下功夫,持續完善北茶商街綜合旅游配套服務能力,深入推進大場陽光玫瑰現代產業園、大場花卉基地、六汪黃發富民產業園、張家樓休閑觀光產業園的專業化、市場化運營,全面推進瑯琊農業品牌的市場化運營,不斷激發鄉村振興動能,助力新區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
原文鏈接:
http://epaper.xihaiannews.com/epaper/html/qdxhab/content/20221212/Articel07001NR.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