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西海岸報/西海岸新聞網
3月23日上午,山東省質量大會在濟南召開。會上,宣讀了《關于公布2022年度山東省質量強縣(市、區)名單的通報》,西海岸新區榜上有名,成為山東省首批10個質量強縣(市、區)之一,將獲省級財政2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
新區質量提升工作榮獲國務院表彰,成為全省首個獲此殊榮的區(市);擁有3家“好品山東”省級名牌企業,65家山東省高端品牌培育企業,居全省首位;6家企業獲評青島市市長質量獎,全區工業產品質量合格率達到99.5%,并連續五年獲青島市質量工作評議A級等次……近年來,西海岸新區深入實施“質量強區”戰略,出臺產業發展、技術創新、品牌創建等配套政策措施,發起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實施知識產權“國字號工程”,將質量提升全面融入產業創新和經濟發展,全面推動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質量強區”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聯動協同構建新格局
完善質量治理體系
在機制體制上,西海岸新區出臺質量提升行動方案,61個部門組成質量工作領導小組,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合、企業主責、社會參與”的大質量工作格局,出臺產業發展、技術創新、品牌創建等配套政策措施,質量提升工作連續獲得全市A級等次。
新區將質量提升全面融入產業創新和經濟發展,獲批國家首批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國家融合創新標準化基地項目通過驗收。在質量強區建設推動下,新區重點產業鏈發展和“硬核科技”產品研發大幅提速,新區位列中國工業百強區第11位、全省首位,綜合創新水平位列全國創新百強區第15位、全省首位。
同時,新區還積極深化工委管委領導聯系服務企業制度,發揮企業主體作用,發起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實施20個領域291項改革攻堅任務,推動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經營主體突破40萬家,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013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930家,“專精特新”企業達到1694家。
智慧監管打造新優勢
創新質量提升路徑
近年來,新區重點實施知識產權“國字號工程”:國家商標窗口促成商標質押融資10.51億元,占全省近三成,“知產”變“資產”加快破題;獲批國家級新區首個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將于2023年4月前投入運行;獲評全國首批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示范區,成為全省三家之一、全市唯一;全區專利擁有量達到9萬件,高價值專利組合達到14項,人民調解、行政裁決、行政調解在知識產權保護中得到全面運用,全力營造知識產權法治環境。
此外,新區還組建起標準化委員會,強化標準化和質量的融合發展,全區各類標準數量達到1012項。國家級、省級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達到19個。海爾卡奧斯大規模定制標準項目成長為全球工業互聯網產業標桿;中德生態園案例納入城市和社區可持續發展國家標準;楊家山里等民生領域標準化項目有力實施,助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眼下的西海岸,“質量強區”的氛圍愈加濃厚:26家企業入選青島民企百強,23家企業入選“青島制造品牌建設重點企業庫”,山東省高端品牌培育企業65家,規模居全市首位;6家企業獲評市長質量獎,中國專利獎、山東省專利獎總量達到86項,有力支持新區產業高質量發展。
平臺賦能推動新提升
優化質量服務環境
在西海岸,服務永遠“大于”監管,創新型服務執法模式不斷推陳出新。新區制定出臺全省首個縣區級部門聯合“雙隨機”工作規范,依托“雙隨機”平臺,組織25個執法單位,對4000余戶經營主體開展部門抽查,讓“進一次門、查多項事”成為監管常態;創新實施服務型“雙隨機”,解決企業難題300余項,服務型執法得到全面開展。
服務奔跑在創新的大道上,質量領域的風險監管則搭乘了智慧快車。依托風險預警平臺,西海岸完善質量領域風險識別、預警、處置機制,三年多來,識別分析研判處置風險18萬條次。在全省率先推進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可視化智慧監管,重點領域“互聯網+明廚亮灶”實現全覆蓋。同時,新區嚴守食品藥品、產品質量、特種設備等安全底線,食品、工業產品、藥品合格率分別達到98%、99%和100%。
截至目前,西海岸新區信用公示平臺訪問量達到1400萬次。新區大力實施信用風險分級分類管理,通過“回頭看”形成工作閉環。對326家食品生產企業、102家特種設備獲證單位重點標注,對1759家企業開展失信關聯企業延伸檢查。新區還發布全市首個信用修復工作流程,幫助9000余家失信企業修復信用,包容審慎、惠企暖企釋放監管溫度。